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
摘要: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
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
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
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
f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教授《唐朝的对外交往》一章“晁衡与鉴真”时,我就选用了李白的《哭晁卿衡》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短短几句,不但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展示了中日两国人民真挚友好的感情。而关于鉴真东渡,学生在小学学过,我就首先启发学生回忆,然后作生动的描述,这样人物呼之欲出,形象感人,亲切自然,同时又寓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2、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讲《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与新航路开辟》一节时,我对四位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艰辛和成就,进行了着力的渲染和描述,以期达到以情感人的教学效果。在讲哥伦布航海之后,我还对哥伦布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