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铁路改革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一、改革背景20世纪8090年代,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日本等国掀起了铁路改革的浪潮。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世界性浪潮,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普遍的共同性背景。(一)从运输市场看,各种运输方式都比较发达,大规模铁路建设基本完成,铁路运输能力供求矛盾基本解决,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已不具垄断优势。1980年美国铁路实施放松管制改革时,一级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88万公里(根据北美铁道协会统计数据,2009年,美国一级铁路营业里程为151万公里,美国货运铁路总营业里程为224万公里),当年一级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35862亿吨公里,客运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77亿人公里。1978年,美国铁路客运和货运市场份额已分别降至57和35。日本国铁改革前,1986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949公里,分别完成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1983亿人公里和1995亿吨公里。1985年,日本铁路客运和货运市场份额已下降至402和49,而公路客运和货运市场份额分别上升至552和475。英国铁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已逐渐失去了在运输市场的垄断地位,1992年,
1
f英国铁路客运和货运市场份额分别从1952年的约20和约40,下降到56和75。
(二)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经营十分困难,财政补贴难以为继。日本国铁改革前持续亏损,1986年,日本国铁债务为2270亿美元,再加上日本铁路建设公团和其他与铁路有关的累计债务,日本铁路总负债达到3370亿美元。20世纪50~70年代,美国铁路经营状况在持续管制下达到历史最低点,约22的企业破产,剩余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2~4,远低于铁路业债务资本成本。欧盟各国铁路改革前,铁路财务状况也日趋恶化,各国财政不堪负担。1990年,欧盟铁路资产负债率整体上达到了57,在政府补贴相当于成本的40的情况下,欧盟铁路仍然处于亏损状况。据估计,欧盟内对铁路的补贴已仅次于在农业上的补贴。(三)铁路运输效率低、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社会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统一市场已基本形成,但欧盟各成员国铁路仍处于分割状态,对欧洲市场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各国铁路国有、国营的体制也严重影响了各国铁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由于缺乏竞争,铁路企业没有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质量的压力,铁路运输的可靠性和准时性不足,跨境运输时有延误,对客户需求的关注度不够,铁路运输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70~1990年,欧盟全社会总货运周转量增加了714,
2
f而铁路货运周转量下降了97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