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一、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其用意是要把
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
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
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
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
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
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
春节的来历
氛。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
春节在我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古时叫“元旦”。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
“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旦”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也被称其为
年的第一个早晨,春节古称“正旦”、“岁首”、“过年”等。“窗花”。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
四、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
节”。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五、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
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在我国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
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古时叫“元旦”。“元”就是开始的意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
思,“旦”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春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节古称“正旦”、“岁首”、“过年”等。1911年12月31日,六、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
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到1949年9月27七、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