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黄仲明教材、教案、学案“三合一”特色教案”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合一”特色教案】“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合一”特色教案】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那时,除东北三省外,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公路、海运严重堵塞。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的对比:名称钢煤粮食棉花产量158万吨3243万吨11318万吨444万吨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减少80减少48减少25减少48
材料反映我国国民经济什么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状况:纵向看,大幅度下降,全面崩溃;横向看,与周边国家差距较大。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家大肆搜刮;长期战争破坏。阅读材料: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产量粮棉1952年产量1639亿吨1304万吨本材料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什么状况?建国初三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过渡:“一五”计划要解决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什么?阅读下段,回答。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答: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建立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1
比1949年增加49193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9353
成就
f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黄仲明教材、教案、学案“三合一”特色教案”
问:一五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这要做?答:历史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现实原因帝国主义包围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力量。外部经验是苏联较短时间内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举世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