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都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探究造成工业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部在全国所处地位发生变化。抗战爆发前,由于历史原因,历届政
f府都将经济重心放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然而,战争一开始,沿海地区的工业即成为日军的直接攻击目标。加之日军对中国沿海港口实行严密封锁,又先后切断滇越、滇缅交通,使中国争取外援的路途几乎断绝。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只有大力营建西南、西北大后方,将其作为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才能最后赢得抗战的胜利。而西部是大后方的重心所在,自然成为抗战的依托。这种地位的显著变化,成为西部战时工业迅速发展最直接的主要原因。第二,内迁工厂的积极影响。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战火蔓延,东部地区先后有很多家工厂迁到西部。这些内迁工厂大都是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代表当时国内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工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他们的到来,为西部工业带来新生力量。例如,抗战前,被称为现代工业之母的机械工业,在西部几近空白不仅如此,工厂内迁,还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为西部战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奠定了基础。第三,国民政府的重视和政策鼓励国民政府多次组织专家对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实地考察。由于国民政府的倡导,使得许多有胆识的企业家将投资重心转移到西部,同时,国民政府又按照战时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起战时经济体制。在扩展国营工业的同时,还大力扶持民营工业。《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以及《经济部小型工业贷款暂行办法》等法规,规定凡是中华民国人民,在后方兴办有关国防民生之重要工矿业者,均可呈请奖励。政府则从保息、补助现金、减免各种捐税等几个方面对工矿业发展予以奖助。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对内迁民营厂矿给予资金协助。而且,对后方原有近代工业凡有关国防民生,营业有发展希望的,一律给予贷款。另外,国民政府还积极支持内迁工厂重建工作。对搬迁工厂的选择厂址,建厂复工,均由政府划定范围,贷款购地,然后依照计划分配于各工厂,并设立专门委员会,主持此区域内通道、货站、电力、水利等公用事业,有力地帮助了内迁工厂迅速恢复生产。由于国民政府对发展后方工业的重视和鼓励,形成推动西部工业发展的动力。据统计,第四,战时军需民用的增加为西部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西部战前工业基础薄弱,产品数量少,在市场上所占比重较低。抗战爆发后由于抵制日货和日本封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