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论文
引
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20世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试点工作和探索,但早期农村养老保险,由于存在着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参保人员自行承担基金保值增值风险等缺陷,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形成一个较为成型的制度。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开始改变,土地保障功能逐步弱化,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此情况下,对我国农村正在实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研究。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应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迫切要求。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农村老龄人口已经超过城镇水平,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期;第二:可应对传统家庭养方式的改变。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效果逐渐明显,421或者422型的家庭结构在农村不断增多,家庭趋向小型化,家庭的负担能力不断降低;第三:应对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在农村传统养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随着土地的大量流失和收入的减少,该功能逐渐弱化。最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各项社会保障事业迟滞不前,对农民生活的质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地区开始正式实
7
f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迫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成为成型的制度。今天,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都已超过城镇,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首先在全国10%县(市、区)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这项惠民利民的政策,从试点到推广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对于这项制度的持续性产生威胁,我们必须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把这项可为广大农民带来福祉的政策坚持下去。本文首先从农村建立养老保险的迫切性进行分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历史变迁,对新型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后结合近几年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农民缴费意愿低、基层经办力量薄弱、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的大量文献进行研究汇总,寻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