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南怀瑾老师:到了这个境界看世间真的是如梦如幻
实话讲,你以为打坐入定什麽都不知道吗?真的打坐入定了,一颗灰尘掉下来都晓得,那是心如明镜台,明镜也非台,明镜打破了就更大了。所以真正得到正定的时候,闻蚁斗如雷鸣,听到蚂蚁打架等于打雷那么大的声音一样,鬼神讲话什麽都听得见,就是这个道理,净极了。《楞严经》告诉你,要记得哦: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所以佛经上说“如梦如幻”是真实的境界,不是比喻,这四句话要记住。你们打坐入定了,净到了极点就心光怒放,不是亮光的光,是心光;寂照含虚空,整个太虚包含在你心性自体的光明中;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那真是看到世间的一切如梦如幻,这是真实的境界。你们拼命想求到无念,以为什麽都不知道叫做定,千万注意!我特别吩咐诸位菩萨,这个真要贡献你们,如果认为做到什麽都不知道了,连自己身体什麽都不晓得,以为这个是定,千万不要搞啊!这样搞下去,我的经验告诉你,我也弄过的,几乎变成白痴,到了这样的境界以后,我读的书不算多也不少,结果拿起笔来写信,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看到朋友晓得,可是叫什麽名字也不知道了。所以佛经上乃至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上讲,不要把大昏沉无明当成定境,千万不要这样修。修的
f结果,来生的果报变什麽呢?今年是狗年,明年是什么年啊?晓得了吧,就做了唐僧的第四个徒弟了,变成“猪九戒”了,这要搞清楚啊!真正净到极点,越净就越通达了。《南禅七日》----------究竟有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态呢?答案:有。这是说在心理意识作用上,在物质世界的现象上,都是有的。换言之,说并无一个真正的动和静的分别,是指形而上的道体功能而言。至于在有形有质的后天作用上,动和静,的确是有比量比较的不同。尤其在注重“内明”之学,作心理修养方面,更容易体会到静态,它和起心动念之间,大有差别的不同。其实,也可以说.在心性修养上,它和“止”“定”的境界,是在程度上有深浅的差别而已。讲到这里,只好用偷巧的办法来作说明,我们心理意识的思潮,连带情绪的波动.正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夹泥沙而俱下,无法制止。历来治水的办法,一是疏导,一是堵防。《大学》所说治心的方法,第一步便是“知止”。所谓“止”的方法,就如治水一样,姑且打了一道堤防,先用智知来制心一处,渐渐分散流量,加以疏导。将此心犹如奔竞的流水,引入渠道以后,归到一个平原湖泊的时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