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应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与发展特色水果、特色种养业并举,同时充分开发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区域比较优势,在非均衡发展中实现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均衡与协调发展。三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要通过阶段性目标逐步完成。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相对于适应性结构调整,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时间跨度很长。二是以优化区域布局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阶段2003~2010年;三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阶段2010~2020年;四是以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依托,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阶段2020~2030年。但重要
9
f的是在近期2010年前着重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实现8个方面的目标:第一,农业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凸现;第二,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市场网络形成;第三,农产品产销衔接,供求平衡;第四,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第五,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东部地区逐步形成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第六,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第七,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工农协调发展;第八,农业管理体制初步得到改善。远期2030年前实现两项目标:第一,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第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成为世界农业强国。
二、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一继续做好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场、无规定动物疫病标准示范区等建设已经起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也已颁布实施,在这些方面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如以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以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等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在培育农产品优势产业带方面。努力把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落实到建设项目上,带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三是抓农产品加工业。在信息、产品运输、基础设施配套、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致富。二做好农民就业结构调整。一是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关注农村城镇化方面的问题。通过城市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优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三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一是加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