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张薄薄的柳眉、杏眼、樱桃口的女人面具“戴”变使文生饰演的王槐的女声唱腔,旦角指爪尤趋向合剧情、符人物的程度,也使王槐这个角色的自我“坦白”更为可信。设想,若非以王槐“戴”女面自言自语地陈述往事,二老师怎能笔录下他亲自“招供’:的负义行为的“口供”。其艺术感染力也随之大大减弱,惩罚这个负心人的作用也不会如此的强烈。憋兵部尚书的公子李彦贵家遭突变,其父下狱,全家查抄,彦贵将母与嫂寄宿古庙;彦贵向礼部尚书黄璋未婚妻之父求助,又受黄悔婚之辱;万般无奈,以卖水营生……平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宦门子弟,哪里下过苦力当他用尽吃奶的全身力气,勉强将一扫k盛水数十斤的水桶担起时,温文尔雅、清秀俊俏的白面书生成了“红脸关公”导演调动“憋”气的变脸手段,将《卖水记秀才卖水》中的一个微末细节处理得维妙维肖。无须再用叫“苦”之类的台词,也反映出这位落难秀才的惨状。扯扯脸是变脸中技术性最强,难度极大的一种方法。洞庭英雄贝戎,行侠仗义,打富济贫。劫皇纲官银激怒官府,画影捉拿,贝戎施“移容”术变换面貌,方化险为夷全部《归正楼》中有关贝戎的部份情节。导演抓住官府画影缉捕义盗的这一细节,运用“移容”,令贝戎从官差的鼻子下溜掉。“变脸”,为饰贝戎的演员有
f技可施,也为观众提供了欣赏这一特技的机会。旧时,戏班每逢“三伏”、“三九”的营业淡季,只要挂出《归正楼》接演《九变化》便可座无虚席,由此可知这一“变脸”特技的艺术吸引力,也因那时仅仅在此戏中才有“扯”脸的变脸可以观赏。
贝戎这一人物在《归正楼》里本不算什么主要角色,由于使用“扯”变,人物的“座次”上升,在剧目的正名后又产生了《九变化》的副名。
川剧的导演前辈,不单是为贝戎这个人物设计了“扯”变就到此却步,而是在“九次”变脸中的一些地方还作了细致的具体处理:
激越的“堆山锣鼓”打出雄壮魁武的贝戎他面呈五彩,圆眼大口,红眉赤髯“大花脸”脸谱;以武生扮演的贝戎用的却是“掌盘式口”、“虎爪”手姿、熊势步伐川剧“花脸”行的“登打”;紧接“扯”下“五彩”面具,现出满额皱纹、白眉银须的老叟象击乐配合演员躬背弯腰、老态龙钟的缓慢形体动作,由猛敲转为慢打的半登鼓。继后是逐一“扯”脸,锣鼓也随之变换。当“贝戎”的面部出现“小丑”的脸谱时,打击乐即更改为以小锣、镲子为主的“小打”,演员也短脚缩手、运用起“矮子身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