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红豆》为宗璞赢得了声誉,让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也被打上“毒草”的标签,使她一
f度被迫搁笔。B.“七七事变”后,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却被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C.面对把战争写成一般报道的忧虑,宗璞采用人物统率材料的方法,展示在战争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写作活跃而有新意。D.宗璞在创作《野葫芦引》时遭遇到病痛的折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由此可见,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宗璞的内心一直是沉痛的。E.宗璞在病痛中坚持写作,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用自我生命守护着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令人钦佩、赞美。3.宗璞的作品体现着“大爱”和“担当”,二者有何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范昕1910年,在李叔同的推荐下,陈师曾即兴创作的文人水墨画陆续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上。这应该是中国现代的第一批漫画。其中一幅名为《落日放船好》,简单至极,画中央是一株无叶的柳树,一位身着长袍、头戴斗笠的书生独坐船头,隐于柳树后,仿佛漂浮在无尽的时空中。“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这批画给丰子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35年之后他仍记得其中一部分的题目。丰子恺早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古诗新画。图画与诗意的结合,原本不稀奇,宋代以来的文人画即有这样的传统。丰子恺这一系列作品既有对文人画的继承,也有他的特别之处:不是对诗意的简单阐释,而是在技法和意境上进行大胆的创造。尝试古诗新画以前,丰子恺其实热衷户外写生。20世纪20年代执教于上虞的春晖中学期间,一次他向学校请假,寄居在杭州西湖的朋友处。一晚月上柳梢时,他出门写生,想去描绘月光下的西湖,却怎么也无力捕捉月夜微妙的情境氛围,只得徒劳而返。他的朋友观赏过丰子恺描绘的湖光月色之后,脱口而出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这诗句让丰子恺豁然开朗。他突然琢磨起,是不是可以放弃对西湖的直接描画,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他想描绘的,其实是关于西湖的诗句引发的想象,而非风景本身。这件事令丰子恺一生难以忘怀,不禁深感“诗人眼力可佩,习画应该读诗”。1926年,军事冲突在上海蔓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