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也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国内智能建筑的设计市场大部分被国外的设计单位和集成商所占领,加上所选用的智能化产品有90以上是国外产品,使得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长期受到国外的制约,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国外的智能化产品五花八门,各种标准也不统一,一些生产厂商并不愿意把通讯格式和通讯协议公开,即使公开,其开放的程度、内容也往往受到诸多限制。此外,部分设备不能达到或满足国内有关消防和保安等方面的要求。更严重的是,目前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阻止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3改善对策为使建筑智能化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几项工作:31提高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智能建筑这一名词虽已提出多年,但国内国外至今无统一的定义。其重要原因是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诸多科技成果,其内容和形式日新月异,技术标准也不断地提高和翻新。正因为如此,不少投资商对智能建筑的建设目标认识不清,对要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建筑心中无数,致使高投资却造出了低智能的建筑。另一方面,某些投资商虽打出了3A、5A、6A甚至7A的全智能大厦广告,但实际上不少是名不符实。因此,需要澄清关于智能建筑的一些模糊概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建筑智能化建设引入正确轨道。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1997年6月在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就智能建筑提出了下列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系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这一定义特别有助于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核心是3A,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讯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智能化建筑就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此3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使大楼各项设施的运转机制达到高效、合理和节能。社会上所谓的4A、5A、6A、7A等宣传,实际上是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这种分法不但不科学,而且容易引起误解。A越多并不等于智能化程度越高,相反,A越多只能说明系统的集成程度越低,也就是建筑设备无法统一集成到自动化系统BA上,内行人一看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投资商应尽早跳出这一误区,避免相互攀比或进行无谓的宣传。在现阶段,有必要举办各类建筑智能化的技术交流活动,推广和普及建筑智能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