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1、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选择或名词解释)
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3、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
第二节1、科层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方法提出的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2、冲突理论: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物质和社会物质。
第三节1、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确立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是开展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劳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观点:(1)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3)发展观点
2、社会劳动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一、社会调查法分为(1)文献调查法,也称历史调查法,是通过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调查课题的有关信息,以获取对某一社会事实的认识的方法。(2)访问调查法,由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要求被访问者给予回答,双方进行交谈,从而获取所需信息,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3)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垂询意见的方法。(4)实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二、社会统计法三、比较分析法四、参与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第一节劳动与劳动的社会化1、劳动的概念: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要求(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劳动(2)经过交换(不论是与资本交换,还是与收入交换)的劳动(3)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
2、劳动的社会职能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的劳动,具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劳动的社会化概念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