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
1
中药鉴定学总论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④考察地方志。
①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
⑤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4寻找扩大新药源的方法
③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①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④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②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2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
③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①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④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②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⑤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③有的中药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变迁
⑥从古本草中寻找和探索老药新用途。
④一药多基源情况较普遍。
⑦根据植物生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3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
和扩大新药源。
①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⑧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
②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⑨开展综合利用,扩大新药源。
③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5本草著作。
书名《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梁唐
《证类本草》
宋代
《本草纲目》
明
《本草纲目拾遗》
清
《植物名实图考》
清
作者不详陶弘景李、苏敬唐慎微李时珍
赵学敏吴其
学术价值
载药种类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
365种
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排列。
730种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850种
性质的本草
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1746种
自立分类系统,按来源的自然属1892种,新增374
性分类,自然分类的先驱
种,
清代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
921种,新增716种
考证原植物和鉴定研究的重要典籍,
1714种
6中药材的产地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东北的人参、鹿茸、五味子;
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宁夏的枸杞;甘肃的当归;云南的三七;山西的党参;广西的蛤蚧;陕西的秦皮
四川的黄连;福建的泽泻;山东的阿胶;贵州的天麻;安徽的木瓜……
7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秋冬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或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半夏、太子参夏末采收)。皮类春末夏初采收,因为此时皮部和木部易分开矿物药类:全年采挖。
8产地加工的目的:
①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②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和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