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校本研修成果成果整理靠大家。个人整理出自己的优秀研修成果;坊主评审和推送本区域的学科优秀生成性资源,区域建设本地课程资源库。晒一晒我们的成果,请在本word页面下方完成并以附件形式提交至平台。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化学课堂
海坨乡学校化学学科王晓梅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更加体会到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新奇有趣的化学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给课堂知识学习埋下伏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都与化学有关,如“溶洞的形成”,“火灾”,“人工降雨”,……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普通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就会落不到实处,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不仅学习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化学实验,如高炉炼铁、石油的冶炼等,能够再现科学的真实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化学现象演示出来,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通过这种化学现象演示,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突破教材重难点。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能观察到宏观的现象,学生容易理解,而反应实质是用肉眼看不见得分子、原子、离子来解释的,教师凭嘴来解释学生不好理解,如果做成flash课件演示模拟,学生容易理解。如:氧化汞受热分解、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展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展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溶液离子间形成难电解物质(水、气体、沉淀)的过程、溶液导电原因等。通过这种微观粒子的演示,更直观认识化学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容易突破教材重难点。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加深印象,提高实验安全性。实验安全是实验当中永远的主题,麻痹大意,不按实验安全规则操作是实验工作中最大的敌人。教师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