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作者:谈秋桐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1期
摘要当今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的频繁,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汇通成为中西文化不可避免的趋势。中西两大文化体系所孕育出来的各自的哲学思想,各有特点,各有长短,互相之间都有值得对方取舍的地方。比较中西哲学思想各自特点,把握和弘扬本土中国思想的精华之处,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之处,在相互借鉴中互相学习,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比较
作者简介:谈秋桐,浙江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24602
中国哲学属于东方哲学这个大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哲学是对中国、印度、日本哲学以及伊斯兰哲学的统称。准确的说东方哲学应该称作东方国家的哲学。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是没有哲学的,认为哲学这个词汇是起源于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就是特指自古希腊开始不断发展至今的形成一定体系的西方思想。中国实际上只有中国思想没有所谓的中国哲学。但是不可否认,中西哲学中有很多讨论的内容是相同的,比如都有涉及本体论的讨论。由于本文探讨的核心不是对中国哲学的定义,因此暂且还是以中国哲学来称谓中国的思想。中西哲学由于其产生的民族气质、地理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中西哲学既有共性,又有许多的相异性。共性和相异性是中西哲学需要互相学习和弥补的地方。
一、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从整体上来考虑问题,侧重综合性,具有辩证性;西方哲学传统思维则更侧重个体式的思维方式,侧重分析,具有逻辑性
中国古代先哲们强调“一体”这个观念,“一体”这一词最早出现于惠施的文章中,惠施说,“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随后庄子在自己的学说中也说道,“生死存亡,是为一体”。“一体”这种思维方式是对中国哲学思维中整体论的一个很好的体现。整体论思维方式侧重从整个系统的层面来考虑问题,但是它缺乏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化、细致化的分析。例如,在老子哲学中,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是阴阳之间的调和,将“道”看做是天地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在动静观上,中国先哲们则认为静为动之本,动必复归于静,对立面相互斗争的结果,不是使事物超前产生新的发展,产生新的质,而是最终要归复于一个统一体中。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一个整体的基础上调和差异与矛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中所推崇的中庸之道被视为最高道德。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西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