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是医学发展的趋势
固原市中医医院孙希圣孙晓民
一、中医治未病现实意义
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以治病为目的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这一重大转变,说明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由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的医学,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三是在重视科技作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中医治未病必要性:1目前医学科学在世界水平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科技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越来越显现,SARS、艾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预防更比治疗重要,单纯的修补医学已经是很不适应今后的医学发展,治疗和防护两手抓才是上策。2随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欲病”成为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转变,为中医治未病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
f息相关。继承发扬《内经》“治未病”理论与“摄生”法则,创新出现代的“中医预防医学”与“中医保健医学”。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着眼点,在全国确定了首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组织开展“治未病”试点,从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治未病”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治未病”最早在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提出,此后经过历代医家20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其思想价值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治未病”词语见于《内经》多篇论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悠久的历史根源,塑造了现在中医治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