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诊断学教案
第一篇常见症状
了解以下概念症状、体征、症状学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表现体征(sig
)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症状学(symptomatology)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根据诊断学研究所集体备课要求,我们讲授10个常见症状。发热(第一节发热(fever))正常体温的调控正常体温3637℃24小时波动1℃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为发热发生机制1致热源pyroge
分外源性致热源:如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内源性致热源:有称白细胞致热源。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1)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2)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是产热增加;3)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散热减少。2非致热源
o
pyroge
病因分类1感染性发热i
fectivefever2非感染性发热
o
i
fective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分三阶段体温上升期包括两种方式高热期体温下降期两种方式热型用图讲解本节的重点,要掌握各种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co
ti
uedfever:体温恒定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2驰张热remitte
tfever:有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范围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1
f3间歇热i
termitte
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波状热u
dula
tfever:体温逐渐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5回归热recurre
tfever: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伴随症状1寒战2结膜充血3单纯疱疹4淋巴结肿大5肝脾肿大6出血7关节肿痛8皮疹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