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1922年12月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11.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成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惧。12.作者认为“怎么样才能不惑”?“仁者不忧”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
④有根本判断力。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13.对应考点链接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
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f14.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
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盛。“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