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乖:谬误,错误。C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固势所必然.固步自封.姑妄听之.
3分
B.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C.苟能爱惜光阴.苟安一时.徒有虚名.
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解析答案
A.长久本,原来;B姑且;C如果暂且;D单纯空。B
8.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哪些不正确的求学“宗旨”?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
f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在文中批评了求学为“做官”和“致富”两种错误的“宗旨”。
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学成任事”。9.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
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10.作者在文中对当时北大学子提出的希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在今天有无价值?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的这种希望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积极的价值作用。在当今物欲横
流的现实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当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力求在学校多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学术修养,争取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民族的振兴和崛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
f为究竟。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