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中国古代自耕农A.男耕女织经营方式C.生产生活富足稳定B.产品大量进入市场D.具有自给自足特点
2中国古代留下了很多“治水”的神话传说和文献,这主要是因为治水A.与传统农业密切相关C.可以显示“王”的作用B.体现对“龙”的崇拜D.给文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3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4“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A.扬州地处交通要道C.扬州是繁华的都市B.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D.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
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业耕作的需求B.冶铁技术的进步D.井田制走向崩溃
6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A休养生息政策C抑制商人政策B禁止经商政策D盐铁官营政策
7.清朝乾隆年间《吴江县志》记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这说明当地A.出现大量从事织绸的农户C.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B.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8.约1008年,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上有图案、密码、画押、图章等印记,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交易凭证。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1000文收手续费30文。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1
fA.纸币方便了商品交换C.流通支付手段发展
B.官商勾结牟取暴利D.货币形式的多样化
9.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D.明朝开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