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f1)表土层及风化层的深度矿井田内地势平坦,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冲积层较厚,井田浅部以风积细粉砂岩为主,颗粒细而均匀,表土层厚度平均在100m,且有流沙。
2)煤层总数及可采层数本区煤层岩性变化不大,煤层结构相对简单,有少量夹矸,共含十一个煤组。
本设计的十组煤全区发育,9、122均为可采煤层。123水文地质荆东四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属一般型,有八个含水层,自下而上分别为:1)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Ⅰ)2)K2~K6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Ⅱ)3)K6~煤12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Ⅲ)4)煤9~煤7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Ⅳ)5)煤5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Ⅴ)6)风化带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Ⅵ)7)第四系底部卵石孔隙承压含水层(Ⅶ)8)第四系中上部砂卵砾孔隙承压和孔隙潜水含水层(Ⅷ)其中与矿井生产较密切的为Ⅰ、Ⅳ、Ⅶ。全矿预测涌水量:最大涌水量4196m3h正常涌水量2563m3h13煤质及煤层特征131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煤层走向主体为东西走向,整体近似于长方形,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全区发育,平均倾角为14°左右,可采煤层间距见表12。表12煤层间距见表Tab12Seampitchtable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间距m94151223煤层赋存状态十煤组
f共分9、122分层。全区发育。见煤层柱状图,如图12。图12综合柱状图Fig12Sy
thesiscolum
map本区煤
层中夹石在井田中部最薄,往南北两翼逐渐变厚,沿倾向方向变化小,沿走向方向向南北变化稍大,本组地层一般厚度7260m,以粉砂岩为主,粘土岩含量减少,各种岩石所占的百分比为:粘土岩101%,粉砂岩类占526%,砂岩类占314%,石灰岩占29%。
岩相组合上为浅海相薄层泥质碳酸盐岩和泻湖海湾相粉砂岩及砂岩沉积物的交替沉积。
煤的容重见表13。表13煤的容重Tab13Bulkde
sityofcoal容重最小最大平均tm3119146130本组内赋存三层石灰岩,由下而上命名为K4、K5、K6,其中K5石灰岩为深灰色泥质生物碎屑岩,时而接近钙质粘土岩。特点是含灰白色的动物介壳,富集成层,与深灰色泥质灰岩交替成细带状,形成明显的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极易区别于其它石灰岩。厚度薄但比较稳定。本组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含煤沉积,是典型的海陆交
f互相沉积序列。井田内各煤层的伪顶多为薄层泥岩,直接顶一般为粘土
岩或粉砂岩,底板多为粉砂岩次之。区内虽然岩性变化大,但有一定规律,即由东往西,由下
向上岩性逐渐由细变粗,北部和中部较稳定,各类砂岩层理不甚发育,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