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完成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的专业优势、顾客参与程度及网络化协作程度,着重探讨服务化转型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研究指出对于我国制造业行业内企业来说,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内部产品、外部环境及客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应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化等各类资源,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水平。肖挺等在研究中重点分析制造企业的服务化程度与其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制造行业的“服务化绩效”曲线差异显著。
刘继国指出服务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有着密切关系,服务化对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效益都有促进作用,进而可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同时还能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对于新型工业化道理的建设应以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带动新型工业化建设。段炼等认为现代服务业的思想和具体内容已经逐渐向新兴产业渗透,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与制造业的发展互相作用、密不可分。因此,在大力提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今天,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水平必然影响着新兴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我国的制造业服务化
刘继国等指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仍然依赖于低层次的廉价的土地、能源及劳动力,而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充分考虑科技、效益及各种资源利用效率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将是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企业在决定实施服务化战略的方式方法时,应综合考虑自身发展状况与市场环境,以期依靠完善的服务提升竞争力,创造最大收益。
王娜等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水平进行系统研究,用服务投入率指标作为测度标准,衡量我国服务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升级的关键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由此可知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我国服务化转型的决定因素。
黄群慧等在研究中指出,应该分别从行业内和行业外分析影响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因素。对于内部因素来说,制造业企业大多没有完善的战略布局和认识,并且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和转型。与此同时,服务业生产效率低、政策支持较弱等外部问题的存在也不利于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和转型。
张纪在研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水平时,以全国部分代表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相关数据,发现在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中,基础发展规模已成形,市场空间较大,并且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过程中也显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