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弱化系统性风险积累的条件。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核心就是让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的货币政策。
f“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它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泡沫)的有效工具。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经济不仅走出经济复苏的困境,也开始步入快速增长上行轨道,而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产价格泡沫过大(主要是房地产泡沫)及通胀压力过大。当前过大的房地产泡沫不仅扭曲了整个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及收入分配关系,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而且正在积累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造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而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则是挤出房地产泡沫最为有效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让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回归常态及理性。对于泛滥的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中央政府在年初就看到问题所在,并希望信贷政策调整来遏制房地产泡沫。但是,在货币政策没有转向的情况下,不仅这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惯性影响无法改变,而且也给各商业银行过度使用(或过度放款)这个体系提供政策上的依据,从而使得各商业银行都在竞争性突破对其信贷规模扩张的限制。因此,货币政策转向就是要改变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无限信贷扩张的局面。当然,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不是货币政策全面收紧,而且管理层可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条件及环境下灵活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既要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保证物价稳定、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要提供经济增长相应的融资条件与环境。如果把稳健的货币政策仅仅理解为货币政策收紧是片面的。总之,“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泛滥流动性、挤出房地产泡沫及稳定物价,也要以信贷促经济增长,及以信贷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要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包括汇率制度)及利率市场化的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