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贾樟柯电影的“站台”艺术
作者:王研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06期
【摘要】贾樟柯电影具有“站台”式的艺术视角,记录着芸芸众生悲欣交集的一瞬,省略着漫长的人生过程,这种风格在电影《站台》中具有了极富代表性的体现。通过《站台》中的人物可以看到贾樟柯是如何以貌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的客观记录,最终实现他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站台青春普通人追忆
一、引言:站台视角和关注人群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固定的站台上,火车呼啸而来,小停片刻便又绝尘而去。站台,是起点也是终点。人流熙熙攘攘,片刻之间便相聚和别离。出发和回归。站台,是一个悲欣交集的场所。“站台”上的追忆,往往是对刻骨铭心的往事一种达观的回望,是对纷纷芸芸生活琐事饱含情感的梳理。在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的《站台》中,贾樟柯正是用站台般的艺术视角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山西的一个县城里,不为人注意的青年们那匆匆流逝的青春韶华。
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光。80年代初,刚刚20出头的余华曾经是一名牙医,生活因为不得不“手握钢钳,每天拔牙长达8个小时”、“观看了数以万计张开的嘴巴”而变得“无聊至极”。“于是我决定写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文化馆。”而进入文化馆的生活在余华看来也单调地沦为站在窗口看着院子里那株秋日的梧桐,他“仿佛看到以后的一生将这样度过”,于是产生了去北京闯荡的念头。同样,对于山西县城文工团里拉二胡的崔明亮等众多青年人来说,来自北京的广播新闻,来自广东的流行音乐,来自夜空下孝义市那星星点点的灯火,以及象征着远方、未来和希望的火车,都因为带上外面世界的光彩变得神圣而美好。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对于外部世界的期待自然而然地合二为一,成了山西县城里所有年轻人的心头大事。《站台》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群曾经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与作家余华成功让梦想变为现实不同,贾樟柯艺术视角所关注的是一些最终没有迈出故乡、湮没在时间岁月长河里的失败者、平常人。在其随笔《假科长的你买了吗》中,贾樟柯这样阐述他所关注的对象:“那些中断学业的人都有理由,比如父亲突然去世了,家里需要一个男的去干活:犹如家里供不起了,不想再花家里的钱了。每个人都是有非常具体的原因,都是要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所谓坚持理想的人,其实付出的要比他们少得多,因为他们承担了非常庸俗,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