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地学习和研究。学生即使掌握了正确的语法,熟记了大量的单词,但如果不了解中美之间文化的差异,不能学以致用,学习英语就是徒劳的。
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来自西柳镇及周边的农村,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西方文化了解的比较少。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跨文化的理解与世界大同意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发展,对异国文化的尊重,认同和欣赏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不可能真正具备社交能力。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师就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外语教育应该培养国际意识,强调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二)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48万m2建筑面积13万m2,绿化面积06万m2,硬化面积04万m2。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22人,其中外地学生比例达30%。教职工141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鞍山市级骨干教师24人,海城市级骨干教师4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师的专业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校先后被评为省农村准化初中、鞍山市绿色学校、鞍山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鞍山市平安校园示范校、鞍山市农村控辍保学先进单位、海城市名校、海城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涌现出省级优秀教师丑艳丽,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刘志越、李丹丹,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刘颖等一批优秀教师代表。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农远功能室、微机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一应俱全。这些设施方便同学灵活的开展课外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活动,学生能充分的利用这些设施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三)社区课程资源的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西柳镇经济在西柳服装市场为主体的龙头产业带动之下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539亿元,镇财政收入13亿元。西柳镇1995年6月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还被建设部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镇。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新型城镇已经形成。重视教育的西柳人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从没有忽视教育的发展。西柳镇每年都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的经费,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方针,西柳人民使家乡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西柳镇是镶嵌在辽宁南部的“绿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