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概况
发展历程
中药配方颗粒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仿照传统中药汤剂煎煮的方式,将中药饮片经浸提、浓缩、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单味中药产品。产品保持了中药饮片的性味与功效,质量稳定可靠,应用于中医临诊处方的调配,适应辨证施治、处方变化的需要,且有不需煎煮,服用方便、吸收快捷、剂量准确、安全清洁、携带便利等优点。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金代李杲曾指出:“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汤剂是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原则的剂型,具有吸收快,迅速发挥药效的特点,至今仍然是中医的主要用药方式。当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中医药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患者因不愿意煎中药,而放弃了中医治疗,中医门诊量呈现下降趋势,进而影响了中医的发展。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在70年代便开始研制颗粒剂,在日本因掌握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的汉方医生不多,故大多生产使用复方颗粒剂,并以传统经典方命名组方;台湾采用复方加减、单味浓缩中药等形式,国际市场上参与中药贸易流通的除中成药、饮片外,主要见到的是台湾各“浓缩中药厂”数百种复方、单味系列品种。我国大陆浓缩颗粒起步较晚,50年代初期,广东丘晨波教授等发起过这一项工作,因各方面时机不成熟未能成功,直到七五期间,江西中医学院周异群教授等完成101味单味中药工艺小试,并组方进行共、分煎药理、化学、临床等方面研究,获得专家鉴定。80年代末,江苏江阴的中医药研究员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浓缩颗粒的工艺、设备、质量标准、生产管理、市场等方面展开了历时三年的调研,于92年正式成立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研究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从此,饮片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在江苏拉开了序幕,通过多年实践,2001年我国药监局正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到2010年中药配方颗粒高层论坛公布,已完成600余味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规范。
f中药配方颗粒安全有效,优点突出
多项临床研究实验证实,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免疫力调节等多个领域应用效用相当;同时,根据李淑霞等人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配方颗粒优点突出,集中体现在保障疗效、易于服用等方面。
1、机械化大生产保障药物品质中药配方颗粒代替中药饮片用于临床,从而根本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饮片以根、茎、叶、花、果实等直接入药煎煮的方法,同时患者即冲即服,回避了煎煮
f过程,在这个工序中,操作者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