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
知识与能力
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
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
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
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
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
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
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
上升到55。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目标导学二:城市化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f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2013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