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各种加工方法特点和掌握其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基础上,选择保证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的加工方法。2选择定位基准。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3制订工艺路线。在对零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零件粗、半精、精加工阶段,并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合理安排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从而制订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对于比较复杂的零件,可以先考虑几个方案,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6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刃具。机械设备的选用应当既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应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夹具。7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8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单件小批量生产厂,切削用量多由操作者自行决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一般不作明确规定。在中批,特别是在大批量生产厂,为了保证生产的合理性和节奏的均衡,则要求必须规定切削用量,并不得随意改动。9填写工艺文件
§42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的常见零件,也是重要零件,其主要功用是用于支承传动零部件(如齿轮、带轮等),并传递扭矩。轴的基本结构是由回转体组成,其主要加工表面有内、外圆柱面、圆锥面,螺纹,花键,横向孔,沟槽等。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直径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轴上支承轴颈和配合轴颈是轴的重要表面,其直径精度通常为IT5IT9级,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控制在直径公差之内,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在零件图样上另行规定其允许的公差。(2)相互位置精度轴类零件中的配合轴颈(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于支承轴颈的同轴度是其相互位置精度的普遍要求。普通精度的轴,配合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为00010005mm。此外,相互位置精度还有内外圆柱面间的同轴度,轴向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等。(3)表面粗糙度根据机器精密程度的高低,运转速度的大小,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也不相同。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为016063μm,配合轴颈Ra值为06325μm。各类机床主轴是一种典型的轴类零件,图41所示为车床主轴简图。下面以该车床
93
f主轴加工为例,分析轴类零件的工艺过程。
图41车床主轴简图
§421主轴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
1.支承轴颈的技术要求一般轴类零件的装配基准是支承轴颈,轴上的各精密表面也均以其支承轴颈为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