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精品文档
导入:老子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论语》和《易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大量的民本思想,“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第八章解读
原文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译文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本性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二是蓄居流注于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处。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水处于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于万物,有道德的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人博施不望报,水照万物,各如其形,有道德的人,所言至诚,绝不虚伪,水性柔弱,能方能圆,人能效法水的不争,就能产生利万物,谦下的效果,于是就接近【道】了。修水观的水道,与物无争,谦下自处,如果能作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作到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