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传说一:平安和吉利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又是新春,又是春天。那盈盈的绿意,那醉人的芬芳,那明媚的阳光,令人为之心动,为之神怡。我为所有熟悉与不熟悉的朋友,送上春天的祝福。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的,愿春水能流走所有的失意和不快,愿我们做颗忘忧草,忘记所有忧伤和烦恼,在岁月的磨砺中由软弱变得坚强。春节拜年时,压岁钱是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班级子的枕头底下,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姓名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学校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