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
2
f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中共八大(1956年):会议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2、探索失误: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3)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先进人物:石油工业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3
f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及表现:P32反革命集团
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
2、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4、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5、吸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健全民主和法制制度;要坚持实事求是;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38意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P39意义:P39
3、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第四部宪法(1982年)及系列法律的颁布。P40
第9课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