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8.2014广东卷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18.B解析本题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主要是针对旧中国与帝国主义建立的外交关系。对于新兴的亚非拉民族国家,我国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我们并未放弃“一边倒”的策略。故B项正确。9.2014江苏卷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9.C解析本题以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亚非国家”“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的信息说明是新中国参加的是万隆会议,在该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从而促进会议成功,故本题选C项。A项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不符合材料中“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信息;B项是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D项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8.2014四川卷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8.B解析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不结盟,故C项错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从对抗开始走向缓和,故D项错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故B项正确。39.、、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