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技术的系统化管理株洲市一医院口腔科邹英华摘要目的:通过对PICC技术的系统化管理,将PICC技术的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临床使用质量,并有利于专科护士培养。方法:回顾性调查系统化管理前后6年的PICC置管病例384人,分析对照两组的置管数量及并发症。结果:共为384位病人置管390根,所用器材为贝朗、BD、巴德三家公司的PICC,系统化管理后PICC技术的发展速度并发症感染率、堵管率有明显差异。没有出现假性动脉瘘、导管脱入静脉类、置管过程中病人猝死等意外,无一例护理缺陷发生。结论:系统化管理有助于保证PICC技术在临床的开展和运用,适合当前国情下我国医院对PICC技术的管理。PICC置管技术是静脉治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其具有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而在我国各医院迅速推广使用。但PICC置管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操作,但护理管理者需要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该技术在临床的顺利推广和安全使用。卫生部医政司在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细则中要求: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人,维护患者安全。由于至今仍缺乏权威机构的对PICC技术操作人员资格的准入条件,迫于维护患者安全的要求,规范职业,我院护理部特制定了一系列PICC技术相关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系统化管理。所谓系统化管理是指:把管理对象视作系统,从整体上考虑分析、设计和运用管理对象,掌握其运行规律,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管理,以求获得最佳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美国的PICC技术以相当规范系统,而我国在人员配备技术培训输液实践规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小部分医院陆续组建了输液小组、输液委员会等,但真正把PICC技术作为一种专业来发展,并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的系统化管理报道不多见。我院从2003年开展PICC至今已有7年历史,2006年12月完善了各项制度,在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PICC含小组,针对PICC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管理。自从规范管理以来,PICC技术在我院迅速推广,而护理缺陷得到明显改善。1管理方法1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职责111根据我院《管理制度汇编》中的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提出申请报主管院长批准并签字备案,使该技术在我院开展获德行政上的支持,并具法律效应。112操作者的资质、职责规定:静脉治疗护士要求:掌握《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规定的输液治疗专业技能;持有护士执照;从事静脉治疗工作2年以上,留置针穿刺成功率98。静脉治疗护士职责如下:负责科室静脉治疗疑难问题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