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内心的苦闷。
D结尾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表现了她身为柔弱女子无力抗争而只好逃避现实的想法。
6这首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表现的是作者面对“日暮”的①(情感)。在《藤野先生》中,鲁迅也
特意记录下一个难忘的站名“日暮里”,可见日暮的情景常常会触动人的情思。请你写出另外一句提到此类
情景的古诗句:②(2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79题。(共12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29
f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
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汤问》)【乙】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①,白喙②,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③。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④于东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注】①文首:头部有花纹。②喙huì鸟嘴。③自xiào呼唤自己(的名字)。④堙(yī
):填塞。
7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共2分,每小题1分)
(1)始一反.焉反:
(2)故.为精卫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4分,每小题2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翻译:
(2)甚矣,汝之不惠翻译:
9根据【甲】【乙】两文内容,补全对联,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共6分)
上联:①,心中有念终当遂
下联:愚公移山,②
(1)①处填写“
”(1分)
②处选填以下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达于汉阴亦可期B天下无坚不可攻C子孙无穷山不增D杞人忧天亦可哀
(2)请用一个四字词语作为揭示这幅对联主旨的横批,并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明原因。(4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6分)10.在名著中,作者有时会对作品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描述和评价,这为读者走近这些人物提供了一条路径。在《红
星照耀中国》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