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第四节
一、教学目标:
输血与血型
(1)通过血型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2)通过课前调查和采访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3)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义务献血的意义,树立自愿义务献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血型的发现过程(2)输血与血型、学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对于表格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调查、探究、讨论相结合五、课时分配:一课时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1000ml烧杯四个,红墨水(2)审阅采访稿2、学生准备(1)在亲友中调查义务献血情况,收集献血亲友的义务献血证(2)以小组为单位,(可自由组合)利用周末时间到采血点采访,事先由组长分配任务,拟订采访稿,将采访过程以照片或影象的形式记录下来,课上向全班同学汇报。
七、授课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f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首先给学生出示一张遮蔽了字幕的图片。图片展示的是街边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景,让学生猜猜这些拥挤的人们是在干什么?目的在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环节二血型的发现过程众所周知:人体里流淌不息的血也是生命的源泉。一旦失血过多,就会有生命之忧。那么,如何来挽救那些因为失血过多而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呢?输血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成功地用输血的方式救活了一名大出血的产妇。此后许多医生用输血的方法使濒临绝境的病人重获新生,然而不幸的事情也接二连三的发生,有人输血后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为什么呢?血型不合。由于输血事故的频频发生,使输血疗法沉寂了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茨坦纳首先揭开了血型之谜,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是怎样发现血型的呢?当时他在研究发热病人血清中凝血素的一些问题却意外注意到正常人的血清中有一种物质,能够凝集其他人的红细胞,这一现象使他联想到半个世纪前的输血反应,一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诞生了。【提出问题】:输血者和受血者血液中的血清和红细胞相遇是不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原因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实验】
他的研究小组有5个同事,他想用他们六个人的血液来做一次试验,他把自己的想法告之同事们,立即得到响应。【制定计划】:1、抽血,分理处红细胞和血清。2、把甲的血清滴在6个载玻片上。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一滴血清上观察现象。3、分别用其他5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