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电梯使用单位的要求
20150302李祥刚电梯电梯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长,安全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人民群众对安全保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几个大城市相继发生多起电梯和自动扶梯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在此背景下,《特种设备安全法》应运而生。这几年使用环节是发生事故的主要环节,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缺乏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资金紧张和管理不善,导致电梯带病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和强化了电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具体分析《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电梯使用单位办理使用登记、建立设备使用档案、做好曰常维护保养、进行定期检验、消除事故隐患和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相关要求,下面针对具体的条款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加以分析。1一般规定11电梯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使用的电梯安全负责。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1电梯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在本单位使用电梯的活动中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人员,包括法人代表以及其他主要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它强调了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电梯的安全全面负责既赋予主要负责人在电梯安全方面的法定指挥决策权,同时也规定了主要负责人在电梯安全方面的法定义务。2电梯使用单位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电梯安全事故。电梯的安全管理,包括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制订日常检查的程序和要求,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安排定期检验计划及其发生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等等。电梯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相关制度,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执业水平,以提高电梯的安全运行。1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并且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电梯运行安全。1由于电梯本身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点,电梯的安全性能不但与电梯本身质量有关,而且与其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关。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性能,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安全管理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以使电梯运行安全。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