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过这些景和事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瑰丽多姿、雄浑开阔的长沙秋景寄寓了词人昂扬的斗志,所忆的那些青年时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由浅入深,把握词的思想内核
f代的革命斗争生活,也表现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5根据刚才的介绍,词中有写景也有抒情,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很不一样,只要有道理,有根据,就可以肯定。
开始了解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6再次反复诵读作品,当堂背诵。课后阅读《沁园春雪》说说这首词与本课在内容和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
集体背诵、个别背诵相结合完成课外作业
通过熟读增进学生理解
阅读同是毛泽东的词作品,进一步感受其诗词的豪迈奔放的风格。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
目标:诵读、领会;上阙:
品味、鉴赏
秋景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意象:
写景提出“谁主沉浮”下阙:
“意”诗人的思想感情抒情意气风发、激昂慷慨
“象”所写的客观物象
设问回答“谁主沉浮”
可以选择从以下角度思考(不少于200字):
今天教完了《沁园春长沙》,感觉不如意。首先是觉得不能实践新课
标的理念,与过去教学没有什么区别:老师讲得过多,学生活动不充
分,不知道学生在学过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
学生把握意象,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入后让学生说词中哪能句话最能
表现毛泽东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说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
主沉浮”,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引发诗人毛泽东的这一追问,有
学生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就进一步地引导思考学生“万类”是
哪些,“竞自由”的表现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预习题“词中写了
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给人什么
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最后总结出了:词的上片写了一幅色彩
鲜艳、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正是这壮丽的秋景让毛泽东心潮澎
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哲理追问。这里回忆起来思路很清晰,线
条很流畅,但在教学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主要是老师讲解过多,比
如对意象特点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师讲解的老习惯。讲完上片就快下
课了,对下片只提出了问题:上片所问“谁主沉浮”,下片作出了回
答吗?学生回答:“同学少年。”便下课了。下片的教学法用了三十
分钟的样子,其余时间让学生做练习。
本来用一课时教完的,结果却用了两课时,还有一个原因是导入用得时间过长,我从章士钊评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帝王气象”说起,说到了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