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的,通过创设开展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有利的空间,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惊喜。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导入,课的开始,多媒体展示“魔鬼山洞”的故事导入新课,给学生一个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自然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课堂形成了一个心理上的探究氛围。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取证,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共设计了七了实验,实验的材料如灭火器、气球、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的物质;实验报告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
f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二:设置探究问题,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设置探究问题,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观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随之展开探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让学生讨论对于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望由此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②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③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请你告诉农民伯伯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实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分析的时候,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使他们的思想火花交流撞击,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氧化碳的溶解性的探究实验将会非常生动形象地表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但是溶解性有多大?这点学生会很模糊。这里设计提供一点资料,用数据说明它的溶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