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1、加强学校德育,就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答:正确
2、德育是对人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答:正确3、品德是人的心性(心理因素活动)和社会规范价值系统相互作用内生而成的“合金”。答:正确4、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答:错误因为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德育对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1、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那种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等做法,实质是伦理观念上的误区。请你谈谈这其中的道理。答:教育受实践应有的理性把握就是要坚持和体现它的人道性、引导性、广泛性、理智性和纯洁性、爱与严的结合性。教育爱的人道性不仅指教育目的上对学生良好人性发展的追求及其制度化保证,而且还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对人的生命极其价值的重视,对人的人格、尊严和应有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性。对教师而言,就应在教育过程中自然体现这些。但如何体现?却是不能没有理性把握的,这种理性就是要理解把握教育爱内在的人道规定性。我们看待和评价教育爱之所以要坚持人道性的标准,是因为在实践中并不是教育爱的所有言行都具有人道性。那些“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行为,那些“恨铁不成钢”的粗暴行为,那些信奉“打是疼骂是爱”的行为等等,极易导致学生对教育爱的回应的消极性或“过激反应”,有时还会导致非人道的现象发生,使教育爱走向它的反面。我们不否认,在现实教育中,有些教师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有着内在的对学生关爱的良好动机,也确实是为学生负责,也有着使学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因此,要保持教育爱对学生人性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要保持教育爱的人道性。这在实践上意味着:教育爱必须要建立在对学生人格及其尊严尊重的基础之上,体现出人格地
f位的平等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和体现尊重关爱学生的人道性要求,并不是反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过错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处分。在教育过程中,对学9生的过错行为是需要一定的批评甚至处分来加以制止和纠正的。要把对学生必要的批评或处罚建立在尊重关爱的基础上,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不侮辱学生的人格,不损伤学生的自尊,不伤害学生的情感,体现出对学生的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