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使用长效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不必苛求痊愈。例如,偶发室性早博患者控制在2~3次分钟以内即可。■用药减量原则由于药物在老年人体内过程的改变,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围缩小,所以除使用抗生素外,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要减少,特别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60~80岁的老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45;80岁以上的老人应为成年人的12,部分特殊药品如强心苷类药品仅为成年人的14~12。■饮食调节原则多数老年人体内蛋白质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贫血等原因均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应当重视食物的营养选择与搭配。控制饮酒以避免老年人减少维生素B族的摄入;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调节饮食,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人文关怀原则关怀老年人,特别是关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至关重要。老年患者容易漏服药,家人可准备21个小瓶并标注清楚一周7天早、中、晚的用药时间,将一周需用的药物预先分放好,便于老人服用,也可建立服用药品的日程表或备忘卡。还应向老年人广泛宣传必要的用药小常识。■忌滥用解热镇痛药: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锥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忌大量服泻药: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的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为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忌随便服用安眠药: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应用,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