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有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案例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关键在于专业水平。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征程的纵深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极大的转变和提升,教师的观念、行为以及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我校于20062010年承担研究的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究”、20072010年承担研究的中央电教馆市级课题“卫星教学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案例研究”的顺利实施与结题,使我们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积淀了一定的经验,从中收获了体验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看到了课题研究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再次认真审视我们的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感到取得的所谓的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成果是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我们的有效研究仍然停留在肤浅层面。在几年的研究中,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提出,我们发现自身忽视了一些极为至关重要的问题:1、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有效到底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2、我们立足校本教研与有效教学的研究,存在极大的片面性,只是注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提升,单方面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而对于课堂中学生的发展、技能的培养等关注力度不够;3、在进行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只把关注的点放在了教师身上,放在了如何促进教师的教学有效上。我们实际上是走进了课例研究的误区,把追求所谓的完美教学、完美课堂作为了研究的主旨,而忽略了不确定性的、复杂的教学情境。对于备课,我们只是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公开课教学时才不断的去磨课、修订,追求所谓的有效。而对于教师的常态备课(写或抄写教案),则比较忽略;对于上课,我们也只是看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与课题研究相切合,课后的反思也仍然停留在如何使教师的教学
f更有效上,基本忽略了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上;对于说课,教师尽管在其间呈现了关注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的有效说明与反思,但说课显得较为肤浅;对于评课,我们则基本以评价为手段,只注重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应相应的评价指标从主观层面进行量化评价。而课后研讨也显得良莠不齐,苍白无力:能够真正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质性评价者寥寥无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