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什么是语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语感训练的途径和方法。一、教师示范,体验语感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课文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很难感受到语感。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范读,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教师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文本中蕴含的意思读出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f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体现五壮士爱人民、爱祖国,恨敌人的高尚品质,体会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读写结合,强化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强化学生语感,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语文课堂才会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人。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后,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公园或野外游玩时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让学生凭借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例如:有的学生在游玩天井峡后写到:天井峡的松树造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