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实验心理学的含义1、广义的实验心理学
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1862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论
文集导言中最先提出。冯特提出的实验心理学是他创建的新心理学(
ew
phychology)的代名词是科学的心理学,与以前的心理学相区别。2、狭义的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学”:指在实验控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实验者人为地控制和创造一些条件,观察、记录、测定此心理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的关系。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阶段(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预备阶段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说;赫尔姆霍兹的视听觉理论;韦伯的韦伯定律;费希纳的感觉实验测量。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今)创立、传播、发展阶段冯特首建心理实验室;艾滨浩斯的记忆实验研究
139
f三、心理实验的特点1、主动性2、验证性和可重复性3、精确性4、可操作性
四、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一)定义
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嵌齿和齿轮。好实验与差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和操纵。
坎特威茨Ka
towizBH
变量(variable):也称变项,它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
的事物的属性。如:身高、光的强度、呈现时间、性别等
(二)分类
1、一般来分
(1)自变量(I
depe
de
tVariable)
(2)因变量Depe
de
tVariable
(3)控制变量额外变量(Co
troudevariable)
Extra
eousvariable
自变量: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产生影响的
变量。
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一现象的变化
或结果的变化。
239
f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2、根据变量的性质分(1)定量的变量(2)定性的变量量的变量:光的强度、时间的长短、智力分数的大小。质的变量:性别男女之分、宗教信仰等。3、根据变量的来源分(1)任务变量即刺激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4、根据变量是否操纵分(1)操纵的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
可能产生影响的变量。如刺激强度、疲劳程度等。(2)被试变量:在实验中不直接操纵,由被试的特性所构
成的变量。他们只能基于被试固有的特性来选择,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五、心理实验的程序(一)课题的确定。(二)查阅文献和文献综述。(三)被试的选择。(四)实验因素的控制。(五)实验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