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M发出的光经L后照亮狭缝S并使双棱镜的底面与光束垂直,调节
光源或狭缝,使狭缝射出的光束能对称地照射在双棱镜钝角棱的两侧。
3.调节测微目镜,并旋转狭缝或双棱镜,且适当调节狭缝宽度使视场中干涉条纹足
够清晰
4.看到干涉条纹后,将双棱镜或测微目镜前后移动,使干涉条纹宽度适当,便于测量。
5.用透镜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d。在双棱镜和测微目镜之间放置一已知焦距
为f的会聚透镜,移动测微目镜使它到狭缝的距离大于4f固定测微目镜,前后移动透镜,
分别测得两次清晰成像时实像的间距d1、d2,代入(4)式求出d。
12
f6.保持狭缝与双棱镜原来的位置不变(即保持测量干涉条纹时的间距d值不变),测
微目镜的位置不变,用测微目镜测量干涉条纹的宽度Δx。
7.从光具座(光学平台)标尺上读出狭缝到测微目镜叉丝平面的距离D。
8重复步骤37再做两次,重做时可以适当改变双棱镜、狭缝或测微目镜距离参数。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双棱镜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
测量次数
1
2
3
测量项目初读末读测量初读末读测量初读末读测量值
数
数
值
数
数
值
数
数
x
1235
(mm)
d1(mm)0154
36382842
24032688
05241011
32493245
27252234
01350336
30213156
28862820
d2(mm)1028D(mm)1200
25549455
15268255
08791200
22359250
13568050
01161200
11489560
10328360
d1d2mm2025dx58947×104
(Dmm)
174058900×104
170658894×104
58910002104mm
五.实验结果:待测钠光波长58910002104mm
附:若只测一次如用第一次结果表述,不确定度计算为:1.测微目镜仪器极限不确定度e10004mm2.光具座(光学平台)标尺极限不确定度e205mm
按物理实验竞赛实验指导书要求将各实验仪器不确定度除以3,化为标准不确定度,再用
方和根合成公式:
d1d1
2
d2d2
2
x
2
10x
DD1
2
0004
2
0004
2
0004
2
05
2
32688315263240338255
8591042151104296110423501042
计算:134103
1341035894710479107000810458950008104mm
13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