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奔流》、《战火中的缪斯》、《风雨历程》、《喧哗
与骚动》。这套书,也是既注意研究理论主张,也结合创作。
6、邵伯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学林出版社1993年。也是将理论与创作结合起来
阐述的。
7、贾植芳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收入的是国外现代文
学学者的文章。既谈理论,也谈创作。
8、黄曼君《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主要是理论主张的
论述。
1
f还有一些专题研究的著作,也标有“××文学思潮”,也无非是上面两种研究格局,如艾晓明的《中国左翼文艺思潮探源》侧重理论方面。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则主要以创作为主而结合一定的文学主张展开论述。那么,“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内容的所指到底应当怎样界定呢?要界定它,我们先来看看“思潮”这一名称的外文。“思潮”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外来的。“思潮”的英文名是:atre
dofthoughtora
ideologicaltre
d“文学思潮”:atre
dofthoughti
literature从“文学思潮”这一概念本身的所指来看,我们发现,它的范围主要是指文学的“思想倾向”。而文学,我们知道,它又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理论形态,包括文学的一般原理,文学的主张及在原理与主张指导之下所进行的文学批评。一种是创作形态,包括一切以人为本源,以生活为基础的表情达意、叙事写人的语言艺术。我们所说的“文学思潮”,就是指由以上两种形态所显示出来的,在一定历史时期有一定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色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不管它具有什么价值内容(好的,坏的,善的,恶的),也不管它具有什么价值形态(历史价值形态,现实价值形态,艺术价值形态用形象来表达思想倾向,唤起人的想象,给人美感等,理论价值形态逻辑、推理,讲道理的形态,文化价值形态一定民族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反叛),它的存在,或曰,它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能成为一种“思想潮流”,都必然具有三个条件:一是,一定的哲学基础。或唯物,或唯心,人本主义、唯意志论(战国策派的)、生命哲学、科学哲学与新人文主义(梁实秋)。不管倡导者自身是否意识到,在客观上,都是有哲学基础的。二是,较为明确和大致相同的文学主张。这些主张的形态、内容可以是五花八门的,复古、革新、唯美、为人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等,但一定必须是“明确”的,有的即使自身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主张,但在主要倾向上却必须是一致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