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篇一:基坑沉降监测方案(2495字)一、监测意义:
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支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道路动载的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会出现失稳情况,引起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因此,应配备高精度的施工监测队伍,及时提供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
二、监测内容:
f几何变形监测部分: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3)支护桩桩体位移(倾斜)监测应力监测部分:4)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5)人字梁(33、44、4’4’剖面)应力监测
f6)水平支撑55剖面轴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部分:7)水位监测三、监测实施方案: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
f在基坑北侧的蒸汽凝水管和蒸汽管上,每隔约12米布设一个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竖向位移)监测。
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沉降监测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其基本思想为:在施工区域外建立基准点,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基准点布设以三个点为宜,且构成一个基准网,通过对基准网的定期检测可得知各基准点的稳定情况,从而对不稳定的基准点剔除或进行修正。每次监测时,通过精密水准测量将基准点的高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引测到各监测点上,从而得到各监测点的绝对高程,根据监测点两次所测得高程之差即可得知监测点在这两次期间的沉降量。
f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
在基坑开挖前布设监测点并进行首次监测,挖土期每隔12天监测一次,若沉降速率变化异常或沉降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沉降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沉降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
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帽梁和拱形支护结构搅拌桩顶部)每隔1215米布设一个监测点。
f根据通视情况和基坑形状的不同可采用基准线法或坐标法。
基准线法:沿基坑边沿建立基准线,基准线两端点(即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不受施工的影响,并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每次监测时,在基准线的一端安置全站仪,照准基准线的另一端,然后将基准线投射到各监测点的旁边,量取各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