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32分)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3、“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4、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工人的劳动报酬。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概述“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概述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正反两方面作用。3、概述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区别。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论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2、2009年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一次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f《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A)2、D)3、C)4、C)5、D)(((((6、B)7、C)8、B)9、A)10、D)(((((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32分)1、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动性和差别性。(2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面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8分)2、错。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升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8分3、对。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社会意识具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