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首次授课时间
第五章
自然地理系统内部的物质
授课类型学时
理论课2
联系第一节物质循环
2009年10月15日通过本节课使学生:
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地理系统的大气循环、水分循环;掌握自然地理系统的地质循环、生物循环;掌握各物质循环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
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2各物质循环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意义。多媒体
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内部的物质联系自然地理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来实现的,这种联系的本身及其效果即是该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而这种功能在于维持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使之成为地球上一个相对独立的物质系统。第一节自然地理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自然地理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运动必须以能量为动力,能量又以运动着的物质为载体,二者密切不可分离。因此,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能量必然伴随物质在系统内部发生传递和转换。自然地理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方式从宏观方面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大气循环、水分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它们代表了物质的固、液、气三态,有机物与无机物两大物质类型,以及势能与动能、机械能与化学能、显热与潜热不同的能量形式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流通或转化。一、大气循环大气循环主要发生在地球大气圈对流层内,是以大气环流形式进行的气体运动。它包括行星风系、季风风系和地方性风系三种不同规模的大气运动。其中,行星风系主要包括分布于南、北半球大约30°纬圈之间包含信风带在内的哈德来(GHadlly)对流循环、大约分布于30~60°纬圈之间的西风环流和南、北极地的极地东风带。季风风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北印度洋、亚洲东及南部,以及北大西洋西部与北美洲中东部;在南半球出现于澳洲北部。此外,与夏季风基本同期而规模和影
f响范围小于季风的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主要生成赤道两侧南、北纬约5~20°间,也是亚洲及北美大陆东部沿海及海洋区域的重要风系。地方性风系又称“局地风系”,属于规模及影响范围在100至数十公里之内的大气运动。其生成往往与局部地形及海陆分布状况有关。如山谷风、焚风、布拉风及海陆风等。主要生成于美国中、东部平原及墨西哥湾区,破坏性极大的龙卷风也属此类局地风系。大气环流的原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环流最显著的作用是重新分配地表的热量和水分。如形成于低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