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层服务点建设为重点,消除数字鸿沟,使广大农民平等享有公共文化设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县的“共享工程”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共享工程”的功能。一是缩小城乡差距,消数数字鸿沟,拓宽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各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利用共享工程积极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农业技术培训,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提高了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充实服务内容,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文化共享工程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了空间和时
f间的限制,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农村文化信息资源不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状况。我们始终把基层服务点建设与村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结合起来,使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县还利用共享工程创建氛围,利用流动图书车,积极组织送戏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5、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共享平台整合各类资源,除了充分利用国家管理中心通过各种途径下发的资源外,我们还充分发挥云和县级支中心的职能,积极整合图书馆及其他文化系统拥有的信息资源向基层服务点输送我县把上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资源整合到云和县数字图书馆资源群,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相互融合。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到数字图书馆后,所有的持证读者只要登录我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在家即可使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同样,每一个基层点在享有共享工程的资源外也可无偿使用我中心的所有数字资源。目前,我县中心共享了丽水市网络图书馆市清华同方、重庆维普、万方数据、龙源期刊、超星及爱迪达森网上报告厅等数据库。使共享平台拥有8O00多种电子期刊、40多万册电子图书、7000多部视频讲座和特色数据资源,总容量达到了16TB,这些资源极大丰富了共享工程的内容,特别是一些视频讲座尤其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据统计,2007年我中心共有下载各类论文37万篇、点播各类视频讲座9万部。6、坚持阵地服务,开展共建共享坚持阵地服务,
f为更好地宣传和发挥我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效应,2007年开始我们在做好传统阵地服务的同时,经多方努力,与科协、电视台、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和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多部门联系,开展了合作共建平台,在电视台开设了互动点播台,开通了8个栏目,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和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开通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