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7天而用过渡金属无机盐改性的咪唑配位络合物可在150170℃迅速固化并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3双氰胺类化合物储存长
双氰胺是一种应用较早、较广泛的潜伏性固化剂易于结晶熔点207209℃。单独使用时常以粉末状分散于环氧树脂中常温下稳定性较好可放置半年以上。在180℃左右、2060mi
才有较深程度的固化效果。近年来为降低其固化温度多在混合体系中分别加入脲的衍生物、咪唑及其衍生物、季磷盐、季铵盐、叔胺或酰肼等固化促进剂。如脲的衍生物在加热后易于分解为异氰酸酯及二甲胺后者进一步反应生成叔胺、它们分别再与环氧树脂反应而固化。固化温度可降低到130℃左右但其贮存期缩短固化物的耐水性也降低。为克服交联固化过程形成的许多极性基团对吸水性的影响对双氰胺进行化学修饰和改性的报道很多。典型的如CibaGeigy公司通过用芳香胺与氰基反应而改性的Harde
erHT2833固化剂不仅对固化产物耐水性有较好改善而且对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耐热性及固化物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通过分子中氮原子上活泼氢与环氧基作用而生成N烷基氰基胍衍生物并进一步交联既提高了固化速度也延长了贮存期。
4热敏微胶囊包覆型固化剂流动好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一些成膜材料壁材将另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囊核物质芯材包覆形成一种具有半透过性或密封性囊膜直径为几十μm至上千μm的细小微粒的包覆技术。壁材的组成及选择对微胶囊的溶解性、缓释性、流动性有很大影响要求壁材不与芯材反应或混溶一般油溶性芯材采用水溶性壁材水溶性芯材则采用油溶性壁材。以天然高分子、半合成高分子及合成高分子为壁材的微胶囊造粒技术已有很多报道微胶囊在胶粘剂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乐泰公司的厌氧胶生产。微胶囊可通过加热、加压或化学处理而破裂释放出芯材参与反应。
微胶囊用于单组分环氧胶粘剂的制备也已有不少报道。如洪宗国等用熔融喷雾法制备了用非极性合成高分子为壁材的三氟化硼微胶囊与E44混合后常温下可贮存3个月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固化速度及固化产物性能的变化规律。方雷等以E51为芯材用原位聚合法制得脲醛树脂为壁材的环氧树脂微胶囊研究了不同尿醛用量比、温度、体系pH值及搅拌速度等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这种微胶囊可分散在聚酰胺等固化剂中制得了具有较好流动性及贮存稳定性的单组分环氧胶加热后囊壁破裂而发生固化反应其粘接强度与双组分环氧胶效果相当。以纤维素、明胶、聚乙烯醇等作壁材及用不同物理、化学方r